教之以禮,育之以愛

證嚴上人於105/05《慧風和暢,清音遠揚》序言

        慈濟教育志業自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迄今二十七個年頭,已經開枝散葉,蔚然成林。國內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完全教育向下扎根、向上茂盛,教育園地一片鬱鬱蔥蔥。連同海外分會創辦的學校,以及慈濟援建的學校,秉持人文教育理念辦學,也都聲名卓著,一躍成為當地教育的殿堂。回首前塵,令人備感欣慰。

        醫護教育鑄良才

        成立護專的緣起,一為改善護理人力不足,二為解決東部原住民少女問題,期待培育出如觀世音菩薩的白衣大士。1996年起,五專護理科原住民專班獨立招生,在學期間所有費用全免,每個月還有零用金可以支領。繼之設立慈濟醫學院,則為培育「視病如親」的大醫王。感恩師長用心教導、懿德爸媽的愛心陪伴,更感恩發願捐出大體的捨身菩薩,成就醫學生的學醫之路。

        「無語良師」引導醫學生了解人體奧秘,「大體模擬手術」則讓外科醫師與準醫師詳細觀察解剖構造,下刀才能更精準。很感恩師長事前帶著孩子拜訪大體老師的家屬,還要撰寫行誼,到啟用前一天到殯儀館打掃,從入殮、送靈、感恩追思到入龕典禮,那是一分對生命的尊重,與無語良師家屬感情的聯結。將來在他的行醫生涯中,自然會放長情、擴大愛,用情在病人身上。如今,無語良師的無聲說法,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醫學院學習醫療人文的典範。

        很感恩我們培育出來的大醫王和白衣大士,如今已是慈濟醫療體系六家醫院的重要骨幹,有四成準醫師選擇最艱困的「內、外、兒、婦、急診」科,留在偏鄉服務的意願也大幅提昇,包括花蓮和大林慈院有四成主治醫師皆出自慈濟大學。看到慈大畢業的醫師用生命投入搶救生命,就感到很歡喜很安慰。而在全臺各大醫院都面臨護理荒的同時,若缺少慈大和慈科大培育出來的護理公費生,勢必得關床,病患又該如何?

        功能與良能平齊

        教育是人倫道德的磐石,磐石若不夠穩固,只怕未來的社會就要脫序了。現在全球都面臨少子化,父母過於寵溺孩子,對孩子未必是好事。慈濟在花蓮和臺南先後成立中小學,「教之以禮,育之以愛」,教導孩子有禮貌才會懂得倫理道德。

        有一次去到臺南慈小,孩子非要我去看廁所不可;原來必得成績優異、品德良好,才有資格輪到洗廁所。服務他人,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光耀的事。在我們的花蓮慈小,亦復如此。從小就懂得對長輩要孝順,對師長要感恩、尊重,功能與良能平齊,形塑出每位孩子都是小紳士、小淑女,這才是真正的人性之美。

        人文教育的種子在印尼、在馬來西亞,都讓家長趨之若騖。目前只招收幼稚園與小學生的印尼國際學校,每年招生時,許多家長半夜十二點就得趕來排隊領取報名表,以免向隅。還有馬來西亞的幼教,實施「一子一親」,亦即孩子要進我們的幼兒園,需得父母或者祖父母其中一人陪伴。最後,大人因感動而加入志工,甚至授證成為慈濟人的也不在少數。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慈濟在四川援建十三所希望工程,很感恩臺灣教聯會老師時常過去與他們互動,分享靜思語教學,舉辦營隊等等。其中有一所「前進小學」,原本是一所没没無聞,只有一兩百名學生的鄉下學校,宋校長回來花蓮,向我發心立願,要用慈濟的精神、父母的心教育孩子。目前,這所小學已經成為一千兩百多名學生的明星學校;每年招生時候,各方關說很多,校長不得不暫時迴避,是當地有口皆碑的教育典範。

        從泰北林走出來的學子

         泰北清邁慈濟學校從2008年小學部首屆招生開始,如今已是包括小學部在內,一所體系完備的完全中學。這所寄身在崇山峻嶺間的學校,延續慈濟人文的特色,落實禮儀道德的教育,並首開泰文、英文和中文三語並重的教學。使得輾轉流亡在泰北的孤軍子弟,從此不再飄零,得以走出大山,融入泰國社會,開展自己的新人生。

        為了傳承慈濟的人文特色,每位泰籍教師正式執教前,都要回臺培訓半年,不僅學中文,還要學習人文與生活禮儀。希望老師抱持培養希望種子的心情,不求量多,但需質精。現在,老師也會帶領孩子參與志工活動,到感恩戶家中打掃,或者到養護中心陪伴爺爺奶奶,從生活中學習見苦知福。

        慈濟學校還有一項很優美的傳統,在敬師節當天,孩子捧著親自編織的花蔓,跪行到老師面前,舉手齊眉獻給老師,接著要頂禮、叩頭,感恩老師的教導之恩。看到泰北的孩子用此表達「尊師重道」的精神,實在是很美的教育傳統。

        泰國教育部肯定清邁慈濟學校落實「慈悲喜捨」的佛教精神,委託慈濟舉辦人文營,並挑選五十二所學校的校長參加。泰國著名的納里宣大學,欣慕慈濟的人文教育,與慈大締結姊妹校,並提供三位護理系一位醫學系的公費名額,給清邁慈濟學校。

        隨著惡世法末時,眾生垢重,眾生的心為無明煩惱所充塞;慈濟的教育志業希望在傳授知識、提升技能之餘,能開啟人人本具的覺性慧海,用感恩、尊重、愛去為人群付出,社會自然就能祥和平安了。很感恩各級學校歷屆校長用心治校,師長傳燈不息,學生懂得以德潤身,在知識的海洋中優遊涵泳。相信將來在職場卓越出色、在家庭恰如其分,這就是全球慈濟人最大的期待了。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