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慈濟基金會、慈濟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的「2019第三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共吸引24校61隊參賽,總獎金超過二十萬元。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表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若把發明發揮在好的地方就是「慈悲科技」,期許大家都能造福社會。慈濟慈善志業基金會副執行長熊士民表示,慈悲科技創新競賽不但以環保為主軸,更結合慈善與醫療,給年輕人追求夢想的舞台。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發明帶來便利的生活,也可能造成環境破壞,希望能帶動「以環保為前提」的研發風氣。
第三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以環保理念為出發點,研發作品需符合環保5R其中二項,分別是不用(Refuse)、少用(Reduce)、重複用(Reuse)、修理再利用(Repair)、清淨回收有大用(Recycle)。創新主題再區分為慈善或醫療,慈善部分可針對備災、賑災或改善弱勢、偏鄉的人文關懷,而醫療部分為改善銀髮族日常照護、提升病人安全等。評審委員個別是工研院技轉中心副主任劉智遠、花蓮縣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傅廷暐、花連慈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張幸齡。評審建議參賽隊伍,簡報主題盡量簡單、摘要,還要加上時事與相關議題,才能顯現出產品賣點。榮獲冠軍的是南台科技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的「SmartGuide智慧導眼」,亞軍和季軍分別是明志科技大學的「ICE PATCH+」、遠東科技大學的「以回收電鍍塑膠用以製作救災用品」。並有三組佳作,分別是台北教育大學的「Public Water Filter」、明志科技大學的「攜帶式手術房-Front Rescue」,以及慈濟科技大學的「生命繫生命安全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