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今天舉辦108學年度「教育共學營」,共有近3百位教職員參加,期望以「積極、創新、前膽」,「共知、共識、共行」的精神面對未來高教的挑戰。2020開始之際,共學營首先播放「心之慈大.慈大之星」影片,感恩2019年所有教職同仁的努力,共同締造耀眼的成績。而甫參加馬來西亞國際學校開學回台的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致詞表示,這趟看到馬來西亞慈濟人如何從零到有發展出慈善、醫療、人文、教育四大志業,現在全世界的腳步非常快,慈濟人的腳步更快,慈大劉怡均校長擅於規劃,又具有國際觀,相信在劉校長的帶領下,校務蒸蒸日上。慈大劉怡均校長利用今天的共學營,和同仁報告「校務推動進度及願景」,校長首先感謝同仁們的支持,讓校務運作可以無縫接軌,進而向上提升。期許在設校願景及目標下,形塑慈大成為國際性專業志工大學,除了培養慈大學生成為富有志工精神之專業人才,更希望慈大成為全球慈濟志工繼續進修之大學。
今天邀請林志潔教授分享「交大科法學院誕生」及慈大駐校董事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教授分享「My self experience in high education」。林教授表示台灣以高科技產業為主,交大科法所無大學部,學生從哪裡來,當年劉尚志所長和老師們一起到台大教室外招生,大家胼手胝足一路走來。同時提及很多人認為「教學、研究、服務」三者無法兼顧,但在林教授看來這三者並不衝突,她認為老師在選擇研究主題時,心裡要想如何教出未來可以與印度、馬來西亞、日本等世界人才競爭的學生,老師是弓,學生是箭,老師要幫助學生飛得高又遠。而閻校長提到教育就是要教給學生已知的知識,並開發未知的知識,即研究。以他個人在國外的經驗,使他懂得如何去找資源,因此鼓勵老師們要善用資源,在他看來每件事都可以做研究只要懂得方法學,以此來勉勵慈大的教職同仁們。現場並邀請王本榮執行長、閰雲教授、劉怡均校長、林志潔教授針對校務研究等與台下教職同仁進行互動。有同仁提到「如何創造研究亮點」,「如何減少抱怨?」等,閰雲教授分享將原本獨立的研究整合成一個團隊,創造出不一樣的特色。而四位分享者對於抱怨共同的解決方法就是要多溝通,發揮每個人的優點,用正能量來減少負能量的產生。今天除了早上的演講外,下午並邀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區總監鄭柏霖先生和顧問Baerbel Eckelmann女士,帶領大家回顧慈大在SDGs的投入與發展,並對於未來校務發展、研究企畫、國際合作等提供策略性諮詢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