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科大原住民護生蹲點台東,看見偏鄉護理價值。(20200727)

一班一一班二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偏鄉醫療資源和人力不足,往往僅限於媒體報導的部分篇幅。不過,當慈濟科技大學29位護理系原住民師生實際「蹲點」在台東池上和關山後,才發現高齡化加少子化的衝擊,讓偏鄉醫護人員不得不發揮「多功能角色」,時常身兼數職。像是巡迴醫療、居家往診,以及長照服務,更讓這一群還在求學的小護生深感佩服,重新定義護理價值。因地緣關係,不到60床的關山慈濟醫院,卻照護了池上、鹿野、海端等3萬多名居民的健康醫療。不只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關山慈濟醫院也推動居家服務、長照據點、巡迴醫療,再加上鄉下以獨居老人偏多,又因交通不便,導致老人照顧老人更是常態。

其實,偏鄉老人家多有「複合式」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所以,護理系原住民師生前往關山天主堂、池上鄉大埔長照據點,協助量血糖、血壓,以及帶動簡單的運動操。結果一面對多以台語溝通的阿公阿嬤,這一群16至19歲的(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泰雅族等)原住民學生,可說是現場「當機卡關」。護理科三年級學生曾姵辰表示,幸好自己會講一點台語,才勉強派上用場,以後可得好好練習醫護台語,以免實習鬧笑話。慈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高夏子表示,護理重視的八大核心素養,不僅僅是「技術」而已,還包含「關愛」、「溝通與合作」等,更需要在每一次與病患、長輩的相處過程中察覺不足,並時時改進。所以,趁暑假期間帶領學生走入偏鄉,學習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情感內化,培養同理心,更重新思考護理的價值。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