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屆慈濟論壇15日舉行第二天議程,以「防疫與健康生活促進」為題進行專題研討,在陳時中部長主持下,醫療與教育相關的與談者方別提出對治之道。
「我們正面臨的挑戰,是在只有一個地球的限制下,且伴隨經濟發展的前提,如何讓每個人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及如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所有人類共同需要嚴肅面對與環境共存的永續議題」!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指出,健康的飲食和身體活動對健康生活型態的質量有顯著影響,例如食用當季本地種植的食品,並限制過度包裝及加工食品的攝取是健康且環保的。
劉怡均校長表示:「為預防類似疫病再度大流行,透過教育強化下一代公民的健康意識及環保觀念,是各級學校無可迥避的責任」,並進一步提出後疫情時代教育必須著重的五大面向,加強萬物相依的動保及環保教育、加強普及健康及環保知識線上學習及數位教育、加強跨領域合作以發展防疫科技的專業教育、加強自利利他,消弭不平等的慈悲防疫教育、加強無染校園的防護教育,並建立無國界教學支持系統。
2020年造成人類生存環境及世界經濟衝擊的新冠疫情,為人類社會帶來不可預測的歷史浩劫,然而,疫情的影響除了是危機,也可喚醒人類正視地球環境、氣候緊急狀態、與永續行動的發展,對人類生存權重視,將會是地球蛻變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