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飢12 送愛國際」活動~我們飢餓中……6-18的體驗,慈大附中愛的連線,送愛到約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不只是了解、理解、善解,而且體解。
月份: 十二月 2018
2018年ELOE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慈濟大學獲得「最佳論文獎」殊榮。(20181216)
教育部舉辦「2018年ELOE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暨開放教育論壇」,除辦理分享講座以外,更於國內、外邀約論文投稿。慈濟大學由數位教學組協助製作磨課師課程,更鼓勵教師投入數位學習相關的研究領域,本次研討會共計投稿三篇,皆獲大會所收錄並於會中進行論文報告,且其中兩篇獲得「最佳論文獎」之殊榮。
本次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以「數位學習的創新與應用」為主軸,聚焦組織政策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議題,邀集國內外多位學者專家以及教師,進行數位學習論文發表,同時舉辦新興科技應用於教學之經驗分享工作坊。慈濟大學獲教育部106年一般系列課程之補助,於本次研討會議時特被大會邀請進行計畫分享。在進行論文發表的同時與其他學校交流經驗,透過個案的討論吸取新知,了解他校的作法以為借鏡。
慈大附中舉辦名家講座~蔡宇哲老師帶領師生在生活中實踐溝通哲學。(20181215)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圖書館舉辦名家講座,邀請現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哇賽心理學〉的創辦者與總編輯,同時也是泛科學、元氣網和國語日報科學版的專欄作者––蔡宇哲老師,分享與心理學相關的科普知識,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見真實的自己。蔡老師分享自己過去求學時被霸凌的經驗,他曾試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幫助自己?他談到「心理彈性」,事發當下問一問自己的內心有沒有其他聲音,進而透過心理位移書寫:「我被打了,我很痛,為什麼要針對我」,再轉換為「你被打了,你應該很痛吧,為什麼會針對你」,到「他被打了,他應該很難過,為什麼會針對他」,藉由不同視角的自我審視,同理並旁觀,將原本的強大負面情緒逐步緩解。這些方法,都能幫助自己內心更有餘裕,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蔡老師運用幾則心理實驗介紹「認知不可穿透性」,印證即使人們知曉真相卻無法改變感覺,提醒同學環境形成人們的想法,想法同時也形塑環境。當用科學方法來了解人的心理現象和心智運作方式,就有機會學習如何與他人進行良好互動。這場名家講座從人際關係與人生兩個面向切入,以心理學研究來貼近生活的困境,解釋人們的行為,帶領學生看見背後的思維與改變的可能。透過這場講座讓慈大附中師生正確應用所學知識進而認識自己,並學會更溫柔地對待他人。
2018香港、韓國發明展,慈濟科技大學榮獲三金二銀三特別獎。(20181214)



慈濟科技大學參加2018香港創新科技國際發明展和2018第十四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從33國、近80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三金二銀三特別獎。其中,「攜帶型導尿管」、「旋轉回縮式安全針具」和「具感應器之傷口教學模型」作品榮獲金牌和特別獎;而「好神通造口便袋」和「磨藥切藥裝置」獲得銀牌。「攜帶型導尿管」作品讓病人跟正常人一樣把尿液儲存在膀胱內,平均每三至四小時,再開啟伸縮矽膠管的蓋子就能排尿,可以徹底擺脫尿袋的「如影隨形」;「旋轉回縮式安全針具」,參考香水瓶的旋轉收納設計,在拔針前僅需轉動套筒,就能把針頭垂直往上收納且完全覆蓋;「具感應器之傷口教學模型」結合矽膠翻模、3D列印和電路板,還能模擬傷口的深度與廣度,感應器會告知換藥是否正確,且重量僅500克,攜帶方便,是醫護教學、社區衛教的最好教材。
「好神通造口便袋」作品,利用3D建模與敷料廠商合作,不但多了側耳設計,可加強單片式便袋固定,還增加上方開口,方便塗抹藥物、填補造口粉,也設計沖洗連接管,讓人工肛門的患者外出時,能就近到公廁清洗,重拾病人自尊心,願意出門與人互動;「磨藥切藥裝置」,利用三點彈簧固定,可適用於大小不一的藥物,並選用手術刀材質的刀片,切割平整,使用電動研磨,一次可研磨超過五顆藥錠,且質地細緻,減少護理人員磨藥的時間。展覽會場上研發作品發想全是來自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師生,從臨床實習發現問題,進一步提供解決之道,讓評審和廠商驚艷不已。
蔡炳坤執行長與921希望工程臺中15所學校校長舉行聯誼座談會,討論明年921二十週年相關活動籌備事宜。(20181217)



明年是921大地震20週年,當年慈濟援建希望工程南投33所學校、臺中15所學校,拉長情、擴大愛,綿延不止。今天臺中15校校長們在慈濟后里聯絡處召開聯誼座談會,討論明年各區舉辦音樂會、回顧展巡展、花蓮尋根之旅等議題。感恩總召黃世忠校長、副總召江鴻鈞校長、山區召集人邱健偉校長、屯區召集人湯正茂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