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教育訓練談能源怎麼走,從生活節能開啟轉型之路。(20190222)

一般一.jpg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於物質水平需求日益增加,面對資源逐漸供不應求的狀況,該如何在滿足既有需求的情況裡、又能讓供給鏈不斷循環呢?慈濟大學教職員工教育訓練邀請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吳澄澄研究員來到校園,介紹「台灣能源怎麼走?從生活節能開啟轉型之路」,教導大家認識電能、如何節能。學員表示這門課很實用,老師舉了其他國家的例子,如何利用節電省下一座核能廠,也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節電,回家要立刻買一台定時器來設定熱水瓶自動開關。

台灣相較許多國家而言電力充足,且每人平均用電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十三,但面對夏天的到來,依然存在著用電吃緊、限電限水的風險。電力基礎建設在當代社會是不可缺少,而台灣主要電力源為自燃煤、燃氣,特別是燃煤在輸出高電量的同時,也會對環境形成汙染;電廠架設時,對鄰近的居民與社區造成的社會問題。其實面對能源,就像理財、衛教一般,有正確的認識加上實際行動,才是永恆的生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