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邀黑潮文教基金會,分享海廢的影響。(20200426)

一般二一般一一班三新冠肺炎改變了多數人的生活,地球卻也因此獲得喘息的機會,空污減少了,甚至因為人類不出門,野生動物還跑出來逛。慈濟大學邀請黑潮文教基金會林東良執行長分享『從「與惡」談我們「與塑」的距離』,林東良執行長表示,最近觀察海灘廢棄物,發現以前比較少見到的口罩,出現的頻率增加了,而垃圾量目前看起來沒什麼改變,但根據2019年ICC淨灘數據,發現近七成的海洋廢棄物跟飲食有關,這波疫情因為很多餐廳推出外帶或外送,都是使用一次性餐具,所以比較擔心這部分垃圾可能會增加,林東良執行長表示,最重要的是大家的覺醒,用行動來改變環境,大家自備環保餐具,減少垃圾量,還給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家。

慈濟大學注重環保教育,透過不同的主題分享,讓大家重視環境保育的重要,慈大師生今年元旦也到海邊淨灘,花蓮有美麗的山水,不同的團體組織用自己的方式在愛護環境,花蓮黑潮文教基金會自1996年開始鯨豚生態調查,並投入花蓮港賞鯨解說培訓,以多面向課程引導學員兼具生態認知與解說觀察能力、累積對海洋的深厚情感與體驗。自2005年開始關注海洋廢棄物,2018年進行海洋廢棄物調查,從美麗的鯨豚調查到垃圾用量調查,其實最原始的動機還是來自對鯨豚和海洋的愛。

做伙嚐鮮「素素看」~慈科大與13家餐廳合作。(20200429)

一般一一班三一般二不論是早午餐的熱壓起司土司、薯餅總匯三明治,或者青醬時蔬義大利麵、越南口味的素河粉、蔬菜意麵湯,應有盡有、任君挑選,保證清爽無負擔!就在慈濟科技大學附近的13家餐廳,不約而同地貼上慈濟科大特製的「素食菜單」,還標示全素、蛋奶素、五辛素、健康素選項,吸引不少民眾做伙嚐鮮「素素看」!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後,慈濟科技大學廣邀師生茹素,更把觸角延伸至校外餐廳。考慮到店家短時間內無法新增素食餐點,慈濟科大健康科技管理學院,以葷素共食的餐廳為目標,決定免費幫店家特製一目了然的「素食菜單」,獲得不少餐廳支持,還帶動營業額成長。甚至,還有早午餐店家主動加碼套餐優惠15元,飲料更免費升級。

察克早午餐老闆娘陳斐芳表示,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對身體負擔較少的蔬食。其實,只要懂得運用食材與調味,素食也能變化多端,一樣美味可口。慈濟科技大學健康科技管理學院院長蔡宗宏表示,特別挑選葷素共食的餐廳合作,就是要打破素食的刻板印象,接下來,師生將前進最多各式小吃的市區,繼續拓展素食版圖。醫務暨健康管理系二年級學生梁慈慧表示,要說服店家合作,得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也不能強求店家給優惠折扣或新增餐點。原本以為願意合作的餐廳很少,卻出乎意料地獲得熱烈迴響,自信心大受鼓舞。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二年級學生張琇媜表示,原來學校附近有很多素食餐點,吃素並沒有想像中的麻煩,也能有多元選擇,大快朵頤。

世界大學影響力,慈科大全台第5技專校院第2。(20200423)

一班一一般二一班三今天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最新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慈濟科技大學今年首次進榜,名列全球201-300名,在台灣上榜的24所大學中,名列第5名。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排行榜,涵蓋全球85國、766間學校,全台僅有24所大學入榜。慈濟科技大學在入榜學校中排名第5名,與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輔仁大學、高雄醫學大學、東華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慈濟大學等8所大專院校並列。慈濟科技大學表示,THE泰晤士高等教育衡量全球大學影響力是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評比重視大學知識實踐社會責任與國際影響力。慈濟科技大學成績亮眼,在「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SDG1)」獲得全台第1、全球排名第82;在「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SDG12)」獲得全台第2、全球排名第55。

對於首次進榜就有亮眼成績,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相當欣慰,身為慈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可說是備受期待、深具使命感,更透過教育來達到脫貧解困、翻轉人生。在「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SDG1)」,慈濟科技大學自創校以來,始終堅持照顧貧困學生。除了續招100名原住民公費生,也招收50名新住民子女護理公費生,還有以數位行銷為主、流通科技為輔的印尼農業專班、投入台灣長照2.0第一線的長期照護科菲律賓籍學生,學雜、住宿、餐費等一律全免,不但能無後顧之憂地求學,未來學得一技之長後,再回饋家鄉。在「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SDG12)」,慈濟科技大學宣導不用一次性用品,強調「從源頭減量」,才能達到每人每日垃圾量僅60公克,相當於一般民眾的6%,校園資源回收率也高達54%。甚至,還結合教育部USR「農情覓藝加值東台灣」計畫,讓環保不只深耕在校園,更延伸至花東偏鄉部落。師生主動挖掘部落亮點,免費輔導花東農民栽種、加工、行銷等,幫助小農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分享大地共生息的概念。面對首度招收的印尼籍學生,學校特別在男、女宿舍增設穆斯林的祈禱室。同時,尊重原住民學生的宗教信仰,分別成立天同社、光鹽社等社團,讓孩子找到歸屬感。慈濟科技大學不只要讓學生學會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也就是企業最重視的品德與態度。除此之外,校方鼓勵學生勇敢踏出舒適圈,爭取出國交流、雙聯學位,拓展國際視野。

慈大SDG3~促進健康照護及人類福祉全球45。(20200423)

一班一一般二一班三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大學影響力排名在今天出爐,位於東台灣的慈濟大學在SDG17強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這一項目中名列全球806所大學中第69, 慈濟大學與慈濟全球四大志業緊密合作,在大學教育中融入永續發展觀念,教授帶領著學生與慈善、醫療、人文等志業共同於國內外實踐所學,服務人群,進入慈大就學,等於走向國際開拓視野。醫學院起家的慈濟大學,在SDG3促進健康照護及人類福祉的表現也很亮眼,於620所大學中名列45,創校至今將近26年,慈大已為台灣東部及離島地區培育了許多良醫良護,提升了偏鄉醫療水準及品質,社會影響力不可忽視。

今年是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第二次公佈大學影響力世界排名榜,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以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基準。各項指標大學可自行選擇參與,唯第17項「強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為必選標準,再加上大學表現最好的另外三項SDG,共同整合為整體評核標準。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表示,慈大培育的醫護人員有四成以上都留在偏遠地區服務,二十六年來慈大培育了許多志為人醫,志為良護的專才,已經徹底改善台灣東西部醫療失衡的情況。除了在學校專業上有良好表現外,慈大師生走出校園,深入偏鄉、走向國際,利用所學服務人群。善盡社會責任,慈大更規劃保障弱勢學生入學零負擔方案,提供生活助學金、緊急紓困助學金、低收入戶學生免費住宿等,讓每位想讀書的孩子都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安心求學。未來慈濟大學仍將繼續深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各項指標,一起為人類未來及地球永續而努力。

神奇宇宙浩瀚星空~慈大附中舉辦天文之夜活動,學生實作體驗。(20200420)

一般一一班貳一班三「哇!原來太陽的內部結構長這樣呀,太神奇了」,站在曠野的星空下,以天為蓋,以地為席,慈大附小為了迎接這場精彩的天空盛事,由慈大附中中學部天文專題的哥哥、姊姊帶領天文之夜活動,內容包括天文望遠鏡組裝觀測、星象軟體教學,還有星空麻糬製作、乃至當季星空認識,引起慈小五年級的弟弟妹妹高度興趣,在歡樂中探索星空的奧秘。慈小自然領域蕭幸青老師表示,國小自然領域學習「天文教學」,常因為無法操作體驗習得,所以孩子學習較有距離感。慈大附中擁有花東地區最棒的天文設備及陣容最堅強的天文專題社團,感恩高中部的哥哥姊姊為慈小的弟弟妹妹帶來精彩的天文知識分享。慈中江豐錫老師提到,透過中小學自然團隊共同備課,搭配小學五年級「星空」單元,為小朋友安排加深加廣的多元學習,這是很好的連結,未來期待慢慢的建置一套適合國小、國中、高中十二年一貫的天文課程,讓天文種子扎根。

天文之夜活動以分站方式進行,透過實際操作,給予孩子更多的學習連結。精彩的活動就從熱烈的八大行星抽籤分組展開序幕。「當季星空」介紹,透過星空故事介紹及黃道十三宮認識,讓孩子對星空更有感。「星空史萊姆」,孩子使用膠水、亮粉、小蘇打粉等材料,透過不停攪拌而形成黏稠狀的半固體,因為它的柔軟度和延展性,放在桌上會變成大餅狀,而且表面有亮澤感,就像星空籠罩大地一般。五年級何聿博同學表示,今天的活動我最喜歡用軟體模擬星空,可以看到星空的內部,讓我學到星球的質量。高二隊輔蘇瑋霖同學提到,之前對小學生的天文教學較不熟悉,會有點擔心小朋友是否能吸收,但後來看到小朋友專注且熱情的回應,相當開心,尤其小朋友提出許多五花八門的問題,顯示高度興趣,有小朋友在活動最後,還舉手發問之後的課程是在什麼時候,承辦活動的天文專題學長姊很有成就感,希望能夠保持這股熱情,持續探索天文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