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社教中心爺奶活力營~跨國跨世代交流。(20200724)

一班一一班二一班三許多長輩們更是好久沒有出門走動了,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在疫情趨緩後舉辦「爺奶活力營」,本次營隊共有53人參與,除了55歲以上長者外,還有國際學生的參與,讓此次營隊成爲了一個國際化、跨世代交流的營隊。學員們參訪小雨蛙生態農場體驗各種手作行程,還前往白鮑溪體驗大自然的美,跨國跨世代的成員也在互動交流中創造了不少樂趣。為顧及活動品質,參訪行程分成兩組進行,一組先到青蛙故事館參觀;另一組則到小雨蛙農場進行蓮花餅體驗及戶外參訪。參訪青蛙故事館,由陳威良先生帶領學員們進行導覽。擁有超過40年經驗的陳先生對各品種的青蛙以及其特性娓娓道來,學員們的提問也都能很快的解答。導覽結束之後林秀紋小姐教導學員們用貝殼以及碎布等隨手可得的材料製作出可愛的小魚吊飾。製作過程中充滿了歡笑聲,製作完成後也有學員迫不及待就將親手製作的吊飾掛在自己的包包上。

午餐則是學員們用麵粉和水或蔬菜汁這兩樣食材親手製作三色麵疙瘩,因為是自己參與製作的麵疙瘩品嚐起來多了一種特別的滋味。帶領這個環節的潘靜怡女士表示這簡單的料理只要將食材打成汁混在麵疙瘩裏,每個人在家都可以輕鬆製作,尤其是家裏有小孩的能讓小朋友有的玩又吃的健康。蓮花杏仁脆餅的製作看似簡單但是材料配比以及烘焙的時候也是需要許多經驗才能做出又薄又脆的成品。學員們將調好的麵糊放在鐵盤上,再小心翼翼地將它盡量攤開,弄得越薄烤出來的餅乾就越脆,脆餅烤好之後香味撲鼻而來,讓大家都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原本此次營隊將在4月份舉辦,但因爲疫情關係延後至7月才正式舉辦。為了兼顧防疫、安全及有趣實用,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同仁更是事先做了兩次的實地場勘,仔細確認行程中每個環節讓營隊得以順利的完成。而學員們更是不畏炎熱天氣,依舊充滿熱情地參與各個活動,甚至是自己創造了不少樂趣,讓營隊在歡笑聲中劃下完美句點。

慈科大原住民護生蹲點台東,看見偏鄉護理價值。(20200727)

一班一一班二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偏鄉醫療資源和人力不足,往往僅限於媒體報導的部分篇幅。不過,當慈濟科技大學29位護理系原住民師生實際「蹲點」在台東池上和關山後,才發現高齡化加少子化的衝擊,讓偏鄉醫護人員不得不發揮「多功能角色」,時常身兼數職。像是巡迴醫療、居家往診,以及長照服務,更讓這一群還在求學的小護生深感佩服,重新定義護理價值。因地緣關係,不到60床的關山慈濟醫院,卻照護了池上、鹿野、海端等3萬多名居民的健康醫療。不只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關山慈濟醫院也推動居家服務、長照據點、巡迴醫療,再加上鄉下以獨居老人偏多,又因交通不便,導致老人照顧老人更是常態。

其實,偏鄉老人家多有「複合式」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所以,護理系原住民師生前往關山天主堂、池上鄉大埔長照據點,協助量血糖、血壓,以及帶動簡單的運動操。結果一面對多以台語溝通的阿公阿嬤,這一群16至19歲的(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泰雅族等)原住民學生,可說是現場「當機卡關」。護理科三年級學生曾姵辰表示,幸好自己會講一點台語,才勉強派上用場,以後可得好好練習醫護台語,以免實習鬧笑話。慈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高夏子表示,護理重視的八大核心素養,不僅僅是「技術」而已,還包含「關愛」、「溝通與合作」等,更需要在每一次與病患、長輩的相處過程中察覺不足,並時時改進。所以,趁暑假期間帶領學生走入偏鄉,學習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情感內化,培養同理心,更重新思考護理的價值。

研究團隊秉持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慈大投入噬菌體研究。(20200717)

一般一一班二讀過2019年在台灣出版的「強菌天敵」的讀者們,一定對「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印象非常深刻,這種菌在台灣俗稱AB菌(來自於它學名的縮寫),為一非葡萄糖發酵性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它是院內感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台灣從2012年到2016年還高居院內感染源的第一位,可使病人罹患肺炎、腦膜炎、泌尿道感染、腹膜炎、皮膚軟組織感染,且被感染的病人死亡率高達46-65%。更可怕的事情是,近幾年多重抗藥鮑氏不動桿菌與日俱增,如果被感染了,幾乎就找不到可以用來抑制或殺死該菌的抗生素。因此尋找替代療法,來針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就顯得更為急迫。正如「強菌天敵」裡面所說,細菌的天敵就是噬菌體(bacteriophage),它們是一群連光學顯微鏡都看不到的小東西,它們會辨認細菌、感染細菌,再將細菌殺死,因此我們若能確切地認識這群細菌的天敵,跟它們成為好朋友,它們就可以幫助我們控制多重抗藥菌的感染。

慈大醫學系微生物暨免疫學碩士班林念璁主任的研究團隊秉持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好朋友」的理念,於2008年即著手從環境廢水中分離可溶裂多重抗藥鮑氏不動桿菌的噬菌體,隨即於2010年在國際期刊上(Res Microbiol (161:308-314))發表全球首次分離出溶裂多重抗藥鮑氏不動桿菌的噬菌體的成果,此結果震動了科研界,爾後幾年相關研究陸續出爐,也造就了「強菌天敵」的作者成為美國第一個接受噬菌體全身給藥治療,獲得康復的感染病人。在林主任所分離到的十株噬菌體中,有八株是屬於短尾噬菌體(podoviridae),研究過程中林主任發現各噬菌體都有各自辨識的臨床分離株,很少有互相交疊的細菌宿主,引發林主任的興趣,想對這些噬菌體的宿主專一性進行深入的研究。於是林主任決定把其中兩隻噬菌體(ØAB1與ØAB6)的基因體序列解讀出來,並分析比對它們的序列。結果發現,這兩隻噬菌體的DNA與胺基酸序列同質性高達90%以上,基因排列順序幾乎一致,唯獨尾絲蛋白(tail fiber protein)相似性極低,甚至該蛋白的C端近500個胺基酸序列幾乎迴然不同。因此林主任大膽假設,噬菌體之所以會辨識不同的臨床分離株,主要是取決於尾絲蛋白,當林主任將這兩個噬菌體之尾絲基因互換後,發現它們辨識之宿主亦隨之互換,證實了這個假設(PLoSOne (11:e0153361))。林念璁主任亦曾與交通大學陳月枝教授實驗室合作,將噬菌體的尾絲蛋白鍵結在Fe3O4@Al2O3磁性奈米粒子上,發現其對宿主具有很好的辨認專一性,此成果將可應用於臨床偵測使用(Anal Chem (91:10335−10342))。噬菌體的臨床應用早在二十世紀初便開始,這幾年隨著多重抗藥菌株愈來愈多,又開始受到重視。其實我們生活環境周遭到處都是噬菌體,就看懂不懂得應用囉!林主任除了研究不同噬菌體的宿主專一性,對細菌如何對噬菌體產生抗性也非常感興趣。她期待未來能在慈濟大學建立噬菌體中心,收集各種各樣的噬菌體並協助對抗。

栽種有機美濃瓜~慈科大印尼專班學生化身有機小農。(20200720)

一般一一班三一般二炎炎夏日就是要吃瓜!歷經四個月的育苗、拔草、施肥,慈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印尼專班學生,親手栽種的有機美濃瓜終於收成了!難掩細嫩清甜的滋味,讓學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是甜到心坎裡!因為,這不只是印尼學生首度下田栽種的美濃瓜,更是親身感受有機小農在豔陽下辛勤勞作的最好收穫!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與花蓮高農合作開設每週四小時、共四學分的「作物有機栽培實務」和「農業概論實務」課程,分別在露天田地和溫室種植美濃瓜,並比較兩者的差別。課程全程採用對土地無害的有機栽培法,從整地、作畦、定植瓜苗、立支架,到調製堆肥、人工授粉、預防病蟲害,讓印尼專班學生逐一學習有機栽培技術,觀察完整的植物生長周期。

堅持對土地友善的有機農法,也讓印尼學生大開眼界。印尼籍學生法力偉表示,以前總認為有機就是「賣得比較貴、比較健康的蔬果」,如今才明白被丟棄的稻殼、果皮,連樹枝、動物排泄物,都能變成無臭無味、純天然的有機肥料,還能不破壞生態,「就算麻煩了點,卻好處多多。」印尼籍學生艾菲表示,溫室種的美濃瓜都是垂吊在網子上,果實表面平均吸收陽光,顏色均勻、果型漂亮,可以賣更好的價錢,才知道務農學問大!印尼籍學生林家全表示,雖然露天種植的瓜比較大顆,味道卻沒有溫室種的香甜,體積大不代表品質好,真是「瓜不可貌相」。印尼籍學生林嘉賢表示,老師上課時會中英夾雜,像是雄蕊、雌蕊,用male、female代替。再親自看老師示範、自己實作一次,就清楚明瞭了。從2019年9月起,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首度與印尼金光集團合作,成立四年制日間部的印尼國際專班,招收25名印尼高中職畢業生。採獎助學金制度,讓學生來台免費就讀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畢業後回到印尼服務,銜接政府大力推動的農業發展、是印尼的農業加值人才,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人力需求。

慈科大109年免試入學登記分發~錄取率百分百。(20200710)

一般一一班二一班三近日高中職免試入學放榜,不少國中應屆畢業生開始思考,該選擇高中還是高職,評估是否適合往技職體系發展。其中,就業穩定有保障的護理工作,越來越受到學子與家長的青睞!慈濟科技大學舉辦109學年度北區五專聯合免試入學登記分發!五專護理科錄取74名,即一般生70名、原住民3名,以及身心障礙生1名。即使許多學生考上不錯的高中職,仍將慈濟科技大學視為第一志願,成為護理生力軍。這群護理生力軍,甘願放棄已錄取的學校,以慈濟科技大學為首選!榮獲榜首的花蓮鳳林國中畢業生徐如穎,和家人、朋友多方打聽後,決定放棄花蓮女中錄取資格,以慈濟科技大學為第一志願。打算先學得一技之長,提早為未來工作做準備。更希望未來能拼前五名,再賺兩萬元績優獎學金。

歷經慈濟科大的新住民專班、優先免試入學接連落榜的花蓮新城國中畢業生李桂茹,仍然不放棄,終於如願以償錄取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李桂茹表示,從小看護理師細心的照顧阿嬤,心生憧憬,決定以護理為目標,幫助別人。總算順利上榜,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特別的是,這群護理生力軍中,有14位是「男」丁格爾!高雄文府國中畢業生黃冠儒表示,雖然護理師大多是女生,但男生力氣大、體力好,相信在臨床工作佔優勢,細心程度也不輸女生。花蓮自強國中應屆畢業生徐俊佑表示,偶爾和在診所工作的姐姐聊到護理工作,特別感興趣,決定從體育班轉換跑道,未來還可以到醫院或長照領域發展。大部分家長肯定慈濟科技大學的辦學成績。因為,慈濟科技大學107學年度護理師五專及四技考照率高達75.58%,遠超過全國平均值49.08%,所以,很放心的把孩子送來慈濟科技大學,學習一技之長。家長鄧宗旺表示,慈科大除了教學紮實,也重視品德教育,因此非常放心讓女兒來就讀。登記分發採現場撕榜,公平、公正並公開。109學年度五專免試入學採計項目,為多元學習表現(競賽、服務學習、日常生活表現評量、體適能)、技藝優良、弱勢身分、均衡學習、適性輔導、國中教育會考和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慈科大羅文瑞校長表示,學校供很多出國交流、海外實習、雙聯學位的機會,也有多元的志工服務活動,鼓勵大家拓展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