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疫情大爆發,是因為我們對新冠病毒降低了防備嗎?了解病毒的特性,讓我們可以保護自己,保護別人。慈濟大學人文處25日舉辦線上人文講座,邀請劉怡均校長分享由她創作的「新冠病毒大解密」繪本, 113位師生,以及慈懿會和校友等110人,分別透過google meet 或youtube觀看,其中還有小小粉絲與劉怡均校長線上面對面。
線上分享會劉怡均校長提到去年開始爆發新冠肺炎時,一般民眾對病毒、核酸檢測,抗原等名詞都很陌生,因此經典雜誌邀請劉怡均校長撰寫相關的科普知識,甚至建議劉校長將文章延伸成繪本。當時劉校長覺得自己怎麼會寫童書繪本,因此婉拒了,但是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鼓勵她,科學論文只有幾百幾千人看,但好的繪本影響的是上百萬讀者。這是「新冠病毒大解密」繪本誕生的緣由。

「新冠病毒大解密」繪本以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圖文方式撰寫,介紹病毒的基本知識,去年出版後深受歡迎,最後還翻成英文版,慈誠懿德會也熱情助印,慈濟基金會更捐贈僑務委員會送到其他國家及海外僑校。
線上分享會上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參加,小朋友拿著書一頁一頁的跟著校長的導讀。劉怡均校長從「百冠王」的角色設計談起,讓大家更了解劉校長在製作繪本的用心,「百冠王」從原來的男科學家變成女科學家,在病毒的繪製上用鮮艷可愛的造型,打破一般人對科學家和病毒的刻版印象。並利用「百冠王」與小男孩的對話, 向大家介紹p3、p4實驗室,進入病毒的世界。
「外套膜」是什麼?為何用酒精或肥皂洗手可以消滅病毒?病毒那麼小,是誰發現的?人類的歷史上有哪些病毒引發的大流行?透過互動,劉怡均校長即時回答大家的問題。

小朋友問「有甚麼方法可以和病毒共生存?」劉怡均校長表示,病毒存活在地球的時間比人類更久,有些寄宿在野生動物,因為人類破壞了動物的家,甚至是抓野生動物,最後傳播到人類身上,大家與病毒和平共存的方法就是不要破壞自然生態,要愛護萬物,尊重生命。
劉怡均校長最後以科學研究的角度表示,疫情打亂了全球的步調,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研發疫苗如此快速,包括慈濟大學的師生也投入快篩試劑的研究。去年在國內疫情還沒這麼嚴重時,慈大和慈善基金會合作,提供了20萬快篩試劑到7個國家。根據國內傳染病防治法,目前只有在政府指定的篩檢站可以進行快篩,慈大也和廠商合作,提供抗原快篩試劑給慈濟醫院使用。

這場線上分享除了台灣的觀眾還包括馬來西亞校友等,參與的師生表示,校長這一堂課,從病毒的特性、種類到寄主傳播,很清楚地認識病毒,會更戒慎的做好防疫。
慈濟大學目前採分區或分流上班,很多同事彼此很久沒有見面,人文處劉議鍾主任表示,首次將人文講座以google meet的模式線上分享,效果非常好,大家能即時互動,彼此問好,因為疫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遠了,但更需要心靈彼此的關懷,未來會持續推出上運動、音樂、心靈等其他相關人文講座,希望能帶給大家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