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傳愛 慈大辦寫給無名英雄的專屬情書

八月,一個只屬於爸爸的節日,想好了怎麼給爸爸一個難忘特別的禮物嗎?父親節將至,慈濟大學人文處舉辦「父親節感恩季~寫一封給無名英雄的專屬情書」,讓同學們可以將自己滿滿的愛,透過手寫小卡片送給爸爸。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慈大外籍學生已經長時間沒有返家,父親節將至,對家人思念更甚。慈濟大學人文處陳健聰組長表示,在佛教來說,農曆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和孝親月,舉辦「父親節感恩季」活動,希望同學們可以透過這次的活動,將那份平時不敢對父親說出的感恩與思念,化成文字寄回家。

「現在疫情沒辦法在家和你們一起,但是我相信疫情過了,我就可以平安回家。我在台灣可以好好的照顧自己,不用為我擔心,你們也要注意安全。」;「親愛的把拔,謝謝你一直以來像大樹一樣撐起我們的家,希望你不用再為我們小孩的事操心,希望你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在長大成年的現在,依然可以感受到您的關愛,雖然今年您的生日和父親節我都不在家,但我的心還是跟大家在一起」,來自新加坡、印尼以及馬來西亞的同學,透過卡片獻上自己對父親滿滿的愛與祝福,而在這封「專屬情書」裏,還附上了證嚴上人呼籲齋戒護生的齋戒卡,以及介紹慈濟大學的卡片。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除了對自己的父親表達祝福外,由林學仁老師所帶領慈大家訪團的同學們,也在這次的活動中,特地寫下卡片,由人文處代為轉交,感恩學仁老師教導他們待人處事的智慧與方法。小孩都在美國的學仁老師,收到卡片的那刻,心中滿滿的感動,林學仁老師表示,手寫的實體卡片比起用來自科技設備的祝福更有溫度,更感恩有機會可以陪伴學生們成長。

每位爸爸都是無名英雄,默默守護著家,因為新冠疫情,或許你不一定能與父親相聚,但愛要記得說出口,慈濟大學祝福所有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慈濟大學大彭士奕老師投入寄生蟲疫苗佐劑開發

隨著2019冠狀病毒病的alpha變異株(俗稱的英國變異株)在五月入侵台灣,打疫苗已經成為全民運動。最近新加入疫苗陣營的高端疫苗,更讓疫苗成為全民熱議的項目。但不知道大家聽過「佐劑」嗎?

佐劑(adjuvant)是用來幫助我們的身體對目標抗原誘發、增強或延長免疫反應的物質。一般來說,如果是傳統的減毒疫苗,因為已經具有類似佐劑的成分在裡面,並不需要佐劑的加入;但如高端疫苗這種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就需要有佐劑的幫助了。

慈濟大學醫學系生物化學碩士班的彭士奕老師,他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曼森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血吸蟲病屬於WHO所宣布的六大熱帶醫學疾病之一,每年受感染的人數超過兩億人,主要在亞洲、非洲、中南美洲地區。曼森血吸蟲感染會引發人體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蟲卵堆積於肝臟引發),臨床上雖然已有藥物–吡喹酮(Praziquantel)可治療,但目前已開始出現抗藥性。而且,感染過的人並不能終生免疫,可重複受感染。故彭老師實驗室進行曼森血吸蟲的疫苗開發。

要開發一個疫苗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世界衛生組織(WHO)已選定曼森血吸蟲的數個蛋白質訂為候選疫苗,其中一個是蟲體上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雖然人類也有GST,但人類的這個基因與曼森血吸蟲的相似性低,所以可以用來做為曼森血吸蟲疫苗的抗原。

過去的研究已知,單獨使用曼森血吸蟲的GST,所做出來的疫苗大概有30%-50%的保護力。這樣的疫苗當然不令人滿意,所以加入佐劑來提升宿主免疫反應是勢在必行的。

彭老師的研究團隊選擇了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為什麼會選擇這隻細菌來製作疫苗的佐劑呢?因為它對人引發的傷害並不大,算是一種相當安全的選擇。而且,過去的研究也發現,曼森血吸蟲的GST主要提升宿主體內TH2免疫反應,主要是對抗感染後期–成蟲成熟產出的蟲卵,但痤瘡丙酸桿菌可以提升宿主的TH1免疫反應,來促進感染前期的殺蟲作用。因此,彭老師的研究團隊決定要使用痤瘡丙酸桿菌做為佐劑。他們把痤瘡丙酸桿菌在攝氏120度下加熱20分鐘,然後將它加入曼森血吸蟲的GST製備,觀察實驗動物(Balb/c小鼠)在接種單只有GST或GST加上佐劑(熱殺死痤瘡丙酸桿菌)的免疫反應。

結果發現,相對於只注射GST組的動物,同時注射GST與痤瘡丙酸桿菌的動物,引發的免疫反應所產生的保護力提高了百分之十幾到二十,也就是說,同時注射GST與痤瘡丙酸桿菌的動物,有大約50%-70%的保護力。也就是說,利用加熱殺死的痤瘡丙酸桿菌做為佐劑,的確可以有效提升宿主免疫反應,讓疫苗的保護力提升。

除了研究疫苗的佐劑,彭老師研究室最主要的研究課題還是在尋找可以抗血吸蟲所造成的肝纖維化的中藥,希望能幫助世界上更多罹患血吸蟲病的病人。

慈科大與馬來西亞AIMST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八月二日,慈濟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與馬來西亞AIMST大學綜合專業醫療學院「跨海視訊」簽署學術合作交流備忘錄。雙方都是以醫護領域為主,經驗多元豐富,所以,未來合作面向包含師生的學術文化交流、辦理學術研討會、交換學生計畫、相關學術資訊與刊物交換等。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師生無法出國交流,慈濟科技大學仍積極和海外知名大學連繫,為學生爭取更多資源。

馬來西亞AIMST大學是專業型大學,包含醫學系、牙醫學系、外科系、護理系、生物醫學系、藥學系、物理治療系等學。馬來西亞AIMST大學綜合專業醫療學院院長Prof Yu Chye Wah表示,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有完整的教育計劃,以及教導學生以病人為優先的服務熱誠,期待疫情結束後,能安排短期課程等,進一步合作交流。

慈濟科技大學教務長陳清漂表示,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成績斐然,也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像是比照國家考場的OSCE臨床情境技能中心,讓學生在擬真教學的環境中實踐臨床技能。即使全球疫情仍嚴峻,仍期待雙方能將危機化為轉機,促進學術交流。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主任張紀萍表示,慈濟科技大學護理學院有護理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長期照護研究所、長期照護科。雙方都有醫護、管理相關科系,性質類似,可以學習彼此經驗和不同的文化,除了訓練護理人才,也希望讓學生更關注健康和國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