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輝訪慈大洽談「招募青年幹部計畫」合作平台。(20200619)

一般二一般一一班三培育社會所需優秀人才為慈濟大學創校宗旨,而企業要長久經營更是需要人才,基於雙方共同目標「培育人才」並為了創造雙贏,杏輝藥品公司盧蘊澤總經理一行人親自拜訪慈濟大學,與慈大劉怡均校長及醫學院相關系所主管商討產學合作可能性。劉校長表示,慈大培育的學生因專業與人文兼備,表現獲業界諸多肯定。同時校長也讚許杏輝藥品公司在給予社會大眾日常用藥的多樣提供之外,更肯定杏輝藥品公司在抗腫瘤製劑的研發成果能嘉惠更多患者,同時表示慈大醫學院的系所具備相關研究能量,未來可與杏輝藥品公司合作,讓研究成果產品化、藥品化發展。慈大黃舜平研發長,其專長為退化性視網膜方面的研究,也研發出相關治療藥物,後續希望雙方可以再多多安排會議,增加雙方交流。

杏輝藥品公司吳富霖特助表示,過去杏輝人才招募都是透過人力銀行及宜蘭當地求職網刊登,這一波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到全球就業市場,因此公司希望透過與醫藥相關背景學校建立永續合作的平台,培養公司所的青年幹部,第一站選擇到慈濟大學,因為他們相信慈濟大學教育理念所培育出的學生會是他們需求的人才,吳特助並詳細說明了計畫內容、策略目標及招募對象,希望可以促使雙方可以更具體合作。雙向交流時雙方互動熱絡,系所主管針對學生實習及就業機會、工作薪資,甚至是產學合作人才培訓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杏輝主管也都一一詳細回答,最後並總結出三贏策略,包括簽訂產學合作案、利用暑假安排老師們至杏輝參訪,及由慈大教師協助篩選推薦就業生由杏輝公司後續安排面試。

慈大附中小騎士畢業禮物,成功挑戰五公里單車任務。(20200617)

一班 一一班三「慈幼小騎土與家長一同挑戰單車認證,在炎熱的夏天,每個人汗水淋漓,奮力完成5公里的騎乘任務,展現勇敢與堅強的毅力。」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幼兒園從今天起開始,安排77位畢業生進行5公里小騎士挑戰;校長李玲惠表示,孩子勇敢踩著兩輪單車,突破自我,對慈幼畢業生而言,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天。李校長表示,從校園騎上街頭,小騎士們有嚴格的道路安全守則,不搶快、守秩序,親子間不斷互相打氣,對爸爸媽媽來說,能夠陪著孩子完成人生的第一個畢業挑戰,也是一大成就,大家突破體力的考驗,闖過一關又一關,小騎士終於邁向終點。過程中得到的信心和勇氣,就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完賽後幼兒從園長陳佩珠手中領取完賽證明獎牌,象徵挑戰成功,順利畢業。慈中附幼學童吳同學說:「耶,我挑戰成功了;其實我們已經練習很多次,在家裡也會練習,能成功真得好開心。」家長邱先生表示,學習騎單車能幫助孩子訓練體力,以及培養出足夠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由於自己的孩子是大班才轉入,不少孩子都已經會騎車了,他發現,這段訓練的過程中,孩子克服學習的落差,並獲得同儕間互相加油鼓勵,都是孩子美好的童年回憶。

環保三十載、精神永流傳~臺南慈中環保站服務。(20200616)

一般一一般二今天耀眼的陽光印照在臺南慈中70位福慧志工師生歡喜的臉龐,準備前往仁德環保站,展開睽違已久的志工活動。來到仁德環保站即受到師姑、師伯的熱情歡迎,臺南慈中的師生分為國中部、高中部兩大組進行分站活動。第一站是在臺南靜思堂一樓大廳,慈濟環保三十周年主題展覽,由在臺南慈中擔任禮儀老師的游孟雅師姊進行解說,透過活潑的帶動式教學,以及深入淺出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們如何落實環保於生活中。在布展裡,有一面紀錄著歷史長河的牆,那是數百位環保菩薩的身影,學生們駐足景仰著他們的生命故事。「疫情期間大家都很害怕,但這群環保志工還是帶著口罩,每天來做環保。

第二站是資源回收分類,分別有綜合分類區、寶特瓶整理,以及塑膠袋分類的體驗。學生們親身體會到平時沒有做好清洗與回收分類的結果,就是惡臭與蚊蠅的產生,在積極實作的同時,也深刻反思日常行為。國二知足林愉庭同學有感而發地分享道:「老菩薩們都清楚明白回收物要丟哪裡,塑膠袋那麼難分,他們也都能分清楚,令人敬佩。我們平常在家要分類好,也要洗乾淨,這樣到環保站時才不會這麼髒臭。」在路上,高二福慧志工隊輔學長姐向學弟妹分享做志工的心路歷程:期許作為隊輔能成為學弟妹的啟蒙者,使志工精神在南慈中歷史長河中常流不息。

慈科大樂齡大學結業,阿公阿嬤演舞台劇。(20200613)

一般一一般二一班三「阿公,你怎麼不認得孫女?你在跟我開玩笑嗎?」今天慈濟科技大學舉辦樂齡大學、樂齡研究苑結業式暨成果展,阿公阿嬤大飆演技,呈現失智症患者和家屬雞同鴨講、有氣又好笑的情節。現場笑聲不斷,不斷拍手叫好,博得滿堂彩。根據統計,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去年就已超過28萬人,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要如何避免失智?就是多運動、多動腦、多社交!所以,總共75位包括樂齡大學25人、樂齡研究苑50人,平均年齡66歲的阿公阿嬤努力排練,上台表演舞台劇、擊鼓、合唱,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扮演失智阿公的75歲樂齡大學學員馮世健,有照顧罹患失智症的爸爸長達8年的經驗。舞台劇題目一決定,就自告奮勇要扮演主角。不只如實呈現忘東忘西的症狀,還加入爸爸情緒起伏大的反應,讓演出更逼真。62歲的樂齡研究苑學員梁逸華笑說,老人家記憶力不太好,手腳比較慢,很感謝慈濟科技大學的老師總是耐心教學,每次上課都很開心,一點也不想翹課。71歲的樂齡研究苑學員胡美花,把握每一個學習機會,全年不缺席,直說還想要繼續當大學生,不想畢業。女兒黃伊嬋笑說,媽媽來樂齡大學上課以後,在家比較不會管東管西,也不再因為太擔心而過度保護小孩,家人之間的感情更好了。進修推廣部主任牛河山表示,慈濟科技大學從2011年起開辦樂齡大學,2014年起再增設樂齡研究苑,以樂齡大學舊生為招募對象,替銀髮族量身打造動靜皆宜的課程。甚至,讓樂齡學員到社區、長照據點志工服務,長輩一起同樂互動,學習共老,還和大學生一起上課,也就是現在最夯的「代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