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慈濟論壇-探討防疫生活之道

  第六屆慈濟論壇15日舉行第二天議程,以「防疫與健康生活促進」為題進行專題研討,在陳時中部長主持下,醫療與教育相關的與談者方別提出對治之道。

  「我們正面臨的挑戰,是在只有一個地球的限制下,且伴隨經濟發展的前提,如何讓每個人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及如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所有人類共同需要嚴肅面對與環境共存的永續議題」!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指出,健康的飲食和身體活動對健康生活型態的質量有顯著影響,例如食用當季本地種植的食品,並限制過度包裝及加工食品的攝取是健康且環保的。

  劉怡均校長表示:「為預防類似疫病再度大流行,透過教育強化下一代公民的健康意識及環保觀念,是各級學校無可迥避的責任」,並進一步提出後疫情時代教育必須著重的五大面向,加強萬物相依的動保及環保教育、加強普及健康及環保知識線上學習及數位教育、加強跨領域合作以發展防疫科技的專業教育、加強自利利他,消弭不平等的慈悲防疫教育、加強無染校園的防護教育,並建立無國界教學支持系統。

  2020年造成人類生存環境及世界經濟衝擊的新冠疫情,為人類社會帶來不可預測的歷史浩劫,然而,疫情的影響除了是危機,也可喚醒人類正視地球環境、氣候緊急狀態、與永續行動的發展,對人類生存權重視,將會是地球蛻變的曙光。

慈濟科技大學與花蓮市公所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 培育人才

  為拓展學生的實務經驗,發揮學生創意,花蓮市公所推動產、官、學合作,花蓮市公所與慈濟科技大學與慧治教育協會,共同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花蓮市長魏嘉賢表示,市公所未來將提供學生建構實務學習環境及展演舞台,同時期許透過產官學合作,為青年、市公所、企業、學校創造多贏局面。

  「培力青年,點亮花蓮」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在花蓮市好客文化會館舉辦,由花蓮市公所魏嘉賢、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慧治教育協會理事長卓依蒨等三方共同簽署。市民代表會主席蘇美珠、副主席李振瑋、花蓮市客家諮詢委員會主委張政勝,以及慈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游崑慈主任與慈科大副教授郭又銘等貴賓都前來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

  未來將由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科技大學協助整合學生資源,慧治教育協會與市公所共同執行,並透過花蓮市公所辦理的客家活動,將學生與在地產業連結,讓學生的創意能與實務接軌,學生藉由深入在地,發掘出更多屬於花蓮特色的客家元素,進而散布到各地遍地開花;同時也期許藉由產官學的合作,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讓客家文化在兼顧傳承與創新中,能擦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有朋自遠方來 慈大附小與世界交朋友

  慈小校門口一如往常,師生互道早安的聲音此起彼落,突然,穿堂響起了不一樣的歌聲,「讓我們拍手歡呼迎接你,歡迎你到慈小來……」一群四年級的小朋友拿著莫三比克、法國、菲律賓、印尼、越南、尼泊爾、荷蘭等不同國家的國旗,唱著歡迎歌,列隊迎接一群正在慈大華語文中心學習、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學生,準備與所有四年級學生進行「有朋自遠方來」人文活動。

  這是慈小四年級教師團隊規劃的主題統整人文課程起手式,陳文馨老師表示,今年規劃一學年的「We Are Family 我們都是一家人」,結合各領域教學,帶領學生認識不同國家文化,體會世界一家親。李玲惠校長提到,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是地球村的一份子,雖然是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但我們可以跨國界、跨語言,了解彼此的文化,彼此欣賞,藉此開拓眼界,也培養素養能力。  

  家長志工許靜婷表示,為了這次的交流,看到孩子們做足了準備,不論是事前搜集資料、畫國旗也了解國旗圖騰設計與顏色的含義,家長們協助孩子們一起動手做,將台灣特色小吃及文化介紹給外國人,這樣的學習過程,孩子和家長都收穫滿滿,非常支持學校舉辦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四年級姚璋老師則提到,學生對認識不同國家的外籍學生都相當有興趣,未來將接續「有朋自遠方來」的教學活動,規劃花蓮在地特色旅遊行程,邀約各組認識的外籍哥哥姐姐一同出遊,當個外交小尖兵,將家鄉在地之美介紹給異國朋友。

慈大26 邀請鄉親走入校園 分享喜悅

  慈濟大學深根花蓮26年,希望可以和花蓮鄉親這份喜悅,規劃了一系列藝文、知識兼具的校慶系列活動,其中有科技法律系列講座,以及由慈大教授們親自解說,將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和得獎事蹟做一深入淺出的系列座談,校慶運動會、駐校藝術家金曲歌王謝宇威進行的音樂創作分享會,和以原住民歌曲為主的草地音樂會等,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

  2020諾貝爾得主已經全部揭曉,從發現C型肝炎、黑洞存在、DNA剪刀手、改善飢餓等,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很大的貢獻,諾貝爾獎被公認為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這些得主的研究成果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慈大將於11月16日開始,由各領域的教授一一介紹2020諾貝爾獎得主,讓諾貝爾獎不再只是高不可及學術界大事,而是能夠啟發大家對科學的興趣,了解他們對世界的貢獻。

  「TCU大講堂-科技法律系列講座」由慈大與臺灣科技法學會共同舉辦,將於11月13日由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陳鋕雄所長主講【生死兩相安-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理論與實踐】,12月25日交大林志潔教授主講【愛與勇氣–性平之路的奮鬥】。

  而整個系列活動最高潮是11月25日校慶運動會,當日除了慈大師生,還有樂齡大學花蓮的鄉親們會一起參加競賽,另外還有小農市集由花蓮在地農家提供自家產品展示販售、系所及社團成果展、造血幹細胞宣導活動、當天晚上還有駐校音樂家金曲客家歌王謝宇威的音樂創作分享會,精彩可期。

  花蓮人文講堂」以受苦與聆聽的主題,11月06日由長庚大學林雅萍副教授【把我的一部份給你:活體器官捐贈裡的生命故事】,11月18日高學醫學大學王心運副教授【從護理照顧談現場的倫理】。

  其他相關活動如下, 11月28日草地音樂會、12月5日全球公民與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12月18日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邀約關心教育、愛護慈濟大學的民眾們走進慈大,共同參與分享教育成果。校慶系列活動,精彩內容,盡在https://bit.ly/2TBThhV

臺南慈中國小部參加舞蹈比賽榮 獲現代舞特優

  臺南慈中國小部參加109學年度臺南市學生舞蹈比賽,以「上菜了」舞碼,榮獲現代舞特優第一名,將代表臺南市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決賽。這一群愛跳舞的孩子,主要是由國小部二年級至六年級喜愛跳舞的孩子所組成,在林佳潔老師的指導之下,從暑假開始集訓,開學後利用每周晨光時間及周三下午,不斷地練習,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雖然累,但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舞步中,看到團隊整體的呈現,也覺得有成就感!林佳潔老師是一位資深的舞蹈老師,這次比賽從舞蹈動作的編排、道具的發想製作以及小舞者的妝髮服裝,可說都是一手包辦。在她的帶領之下,孩子總是能開心地享受練舞時光,感染佳潔老師所散發出對舞蹈的執著與熱忱。臺南慈中國小部舞蹈團今年甫成立,正式成為學校團隊即有如此亮麗的成績表現,全校師生也同感榮耀!

  臺南慈中國小部相當重視孩子的多元表現,提供最好的硬體設備、師資,讓孩子有最好的學習機會。平時對於生活教育的重視,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以及自律的態度,也是比賽成功的關鍵。這群小小舞者,雖然有些年紀小,但是也都能記得練習的時間以及該帶的物品,積極配合練習的緊湊步調,這都是平日一點一滴累積培養而來。透過比賽,也讓孩子體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唯有不斷地練習,培養自己的耐心,對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能夠耐煩,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相互成就配合,才能讓團隊展現最棒的一面,獲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