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U大講堂談法治 校園不可缺的課

慈濟大學3月5日舉辦第五場TCU大講堂—科技法律系列講座,國際暨跨領域學院邀請到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黃旭田律師擔任主講人,分享的講題為「從法治社會到法治校園」,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陳鋕雄教授擔任主持人。

  黃旭田律師專長於行政法領域,公共服務聲譽卓著,曾長期擔任台北市選舉委員會選舉監察小組委員,並且在1998年至2002年間受聘為臺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此外,黃律師熱心教育事務,長期關心司法改革與法治教育,也關注法學教育及律師制度之運作與變革,曾榮獲2009年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優秀公益律師」肯定。另外,黃律師就校園內老師對於學生輔導管教問題,策劃出版「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理論與實務」一書,備受教育界好評。

作為司法改革工作者,黃律師期盼教育夥伴們,教育改革絕不只是保障教師權益或是維護學生權益而已,全面建構校園內的「法治環境」,才是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也唯有在「法治」的校園環境裡,才能深化整個社會的民主法治素養,畢竟沒有「維護人權、依循法治」的校園環境,台灣的民主法治基礎恐怕還是相當脆弱。因此,法治教育的普及與深化而且把觀念落實在校園生活中,絕對是今後校園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課題。

慈科大慈懿會以五感體驗傳達見苦知福

「見苦知福」,用說的很容易,如何要讓年輕學子深刻體會,卻很困難!除了播放敘利亞難民孩童求學、印尼雅加達垃圾山和台灣慈善個案關懷的影片,更透過口罩蒙眼或只靠唇語表達,讓學生來模擬看不見、聽不到的感受。甚至,在眼前一片漆黑的前提下,嘗試拿著手杖往前走、分辨衣物,才能「設身處地」,進一步「感同身受」。藉由五感體驗引導生命教育課程,而授課講師正是慈濟科技大學慈懿會志工。

想拉近跟孩子之間的距離,可不是嚴肅說教就行。如何將硬邦邦的大道理,讓學生聽得進去,還要熱絡現場氣氛,首選就是分組遊戲了。採團隊比賽計分,用繩索套身比賽速度,或用膝蓋傳球,速度最快者勝出,在在都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當然,孩子最喜愛的手作DIY也名列其中,像是用回收瓶蓋製作小燈籠吊飾,既吸睛又環保,讓學生愛不釋手。

願我微「孝」人生 許您微「笑」幸福

新冠狀病毒持續延燒,人人聞「疫」色變,慈大附中卻有一群「幸福祖孫志工」心繫著養護中心裡的爺爺奶奶,雖然目前政府法令規定無法前往機構進行關懷,為了讓志工懂得自我保護及學習關懷技巧,於3月7日在校內演藝廳將舉行培訓課程,為下一次出隊做準備。

  「老」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課程一開始,透過影片先讓志工認識老化造成身體機能衰退,在日常帶來許多不便,進而了解到老人也曾經年輕過,而我們也終究會變老。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對未來的期許。距離上次出隊時間已有兩個多月,透過回顧影片勾起志工陪伴長輩們的點點滴滴,過程中雖然會遇到困難,卻也是成長學習的機會。

緊接著是人文室鄭雅蓉老師期勉志工,我們都是有福的人,有機會讓我們踏出去服務就應該把握機會,要用一期一會的精神來看待。接著又說:「陪伴長輩我都會做,那為什麼要來培訓呢?」上學期承擔小組長的陳乃瑜同學說道:「是對爺爺奶奶的一種尊重!」乃瑜回答得真棒! 因為機構不是我們平常會去的地方,如果遇到甚麼狀況我們才知道要如何處理,同時也希望把最好的帶給他們。

志工服務經驗豐富,假日常隨團到海內外義診的李彝邦醫師,今天特地撥冗前來為志工帶來與長輩們互動的法寶「4S」(臉要笑SMILING FACE、嘴要甜SAYING GOOD、腰要軟SOFT WAIST和手腳要快SPEEDY ACTION)及志工精神;課程中以一首「蝸牛與黃麗鳥」的歌曲,帶著志工從歌唱到歌唱PK賽及相互按摩等,一首歌曲多元玩法,志工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增進了自己互動的能力,李醫師偶爾還會穿插一些小笑話,使這堂課程笑聲連連。

潤物無聲育新苗 花蓮慈大醫學生感恩無語良師

春雨綿綿,潤物無聲,慈濟大學於110年3月5日舉行109學年大體解剖學無語良師人文典禮,感恩追思典禮觀眾席上留了12個擺放著海芋的空席,雖然知道老師可能已經乘願再來了,但105位醫學生以宏亮的歌聲合唱「菩薩的化身」,感恩這12位沒有對他們說過一句話的老師,指引他們人體地圖,為他們解惑,用他們的生命孕育了醫界的新幼苗。

  解剖教室裡由醫學生親自為老師入殮,家屬帶著不捨與歡喜的心,看著親人圓滿最後的遺願。由精舍師父引領,包括劉怡均校長、醫學院陳宗鷹院長、醫學系和後中醫學系的師長,以及所有學生深深一鞠躬,送老師最後一程路。109學年度大體解剖學12位無語良師為張德明、王鳳玉、胡榮助、林宜柔、湯少藩、陳田蜜智、陳政文、雲壽美、賴淵宗、王林金桂、林正楠、張晶玉。

陳宗鷹院長致詞感恩,在精舍師父引領下,慈大的解剖學課程有莊嚴的人文典禮,讓醫學生除了學習專業課程外,也對無語良師的精神有所體驗,近年來因為科技的協助,讓3D人體解剖學越來越盛行,但3D解剖沒有真實感,科技也無法帶給我們溫度,慈大解剖人文讓同學們能在過程中學習生命教育!

  感恩無語良師一學期的陪伴,同學們從去年12月就動手籌畫感恩追思典禮,甚至提早結束寒假回學校準備,後中醫11位同學每天早上六點半集合練習太極,在典禮前幾天,所有同學更練唱到晚上九點多,他們用最真誠的心,以太極拳表演、五重奏演奏、手語、影片回顧等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醫學系三年級陳祖安同學說:「老師和家屬真的非常偉大和勇敢!」他們從老師身上觀察到老師腎臟有萎縮的現象,在對照老師的病史,發現老師患有糖尿病,長期治療所以腎臟也受到影響,陳祖安同學表示這些細節,是沒有辦法從書本學到,從老師身上學習的都是寶貴的經驗,未來將會繼續帶著老師和家屬的期許,成為保有溫度的良醫。

  林宜柔老師在朋友眼中,是有情有義的女俠,在孩子心中,則是父兼母職的偉大母親。林宜柔老師的兒子林國元表示,小學時母親告訴他未來要捐贈大體,他雖然非常驚訝,但是覺得這就是媽媽會做的事,「你們是我母親最後的關門弟子」作為林宜柔老師的兒子感到非常驕傲。

  胡榮助老師的女兒胡宜忱憶起第一次聽到父親說要捐贈大體,心裡只有一種感覺「真是太酷了!」別人是捐贈器官,但父親是捐贈整個身體。去年六月醫學生們首次到家裡訪問,看到學生很有禮貌,相信父親的大愛一定會透過醫學生的手延續下去,「謝謝慈濟幫我父親圓夢。」胡宜忱說。

醫學院陳宗鷹院長頒發感恩紀念牌給每一位老師家屬,老師的骨灰也將部分留在慈大的大捨堂裡,供師生和家屬追思。

靜思精舍德宇師父開示,希望同學們能夠學到老師的精神,讓老師的大愛透過大家的手傳承下去。感謝解剖學科這麼多年來的堅持,和志工們的協助,將解剖人文精神傳承下來。因為有無語良師捐贈大體因緣,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慈濟世界,期許大家敞開心胸,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能夠更安詳、更美好。

臺南慈小招生說明 用多元課程闖關玩出品格力

春意盎然的三月,臺南慈濟高中國小部舉辦招生說明會,一早校門口車水馬龍,熱鬧哄哄!慈小的老師們早已整裝待發以溫暖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前來參與的家長及小朋友。

  今年中學部學測成績大放異彩,姚智化校長強調慈濟教育不單只是一個重視品格的學校,學生學業成就亦是學校重點發展,慈濟十二年一貫加上有幼兒園的教育優勢,除了中學部及國小部資源共享之外,更以多元學習、多元發展及多元試探為主。慈濟校園宏巍,教室窗明几淨,整體氛圍能夠影響孩子的氣質,教師們的專業與用心更能幫助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人。

透過一則一則的影片介紹,國小部教務處陳天和主任,與家長分享,慈濟學校除了一般學科教學,更提供家長多元的課程選擇,有豐富的社團活動,更包含有趣的STEAM課程,讓孩子從實作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更能培養孩子科學及藝術觀,更重要的是搭配慈濟學校特有的人文課程,使孩子成為人見人愛的小菩薩。

  家長王柔欣小姐表示:「自己曾在西方和東南亞生活過,亦海外參與慈濟活動,回到臺灣之後,感受到臺灣的教育環境真的很幸福!臺南慈小的硬體和軟體都非常豐富,面對眾多教育環境的選擇卻不用猶豫,肯定慈小課程及設備都很豐富多元,希望可以順利選擇慈濟學校就讀。」

延續以往的好口碑,今年招生由國小部師長、家長會、及人文推廣志工等共同策劃,包含茶道、花道、科學、烘焙、音樂饗宴及英語共學等主題關卡,其中,音樂饗宴是慈小校隊表演,包含打擊樂校隊、弦樂團、合唱團及手語小天使等校隊,雍容大雅的高水準演出,落落大方的展現,讓現場的家長及孩子讚嘆不已。超過二百位親子及數十位親切的工作人員穿梭其中,整個校區熱鬧無比!

姚智化校長帶領著優質師資,打造兼具德智體群美與富含慈濟人文的校園,兼具國際競爭力,整個招生說明會暨闖關活動充滿歡笑聲及熱情的招呼聲,臺南地區的志工們、家長會成員及全體國小部老師總動員,讓慈濟教育的人文素養於活動中自然地展現出來,相信孩子們將在充滿善與愛的環境中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