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人生的道別方式 慈大無語良師遺愛人間

慈濟大學今天(3/22)舉行三月模擬手術無語良師送靈、感恩追思、火化和入龕典禮。佛號聲中,家屬送走摯愛的親人,八位無語良師分別為林張鳳娥、陳健仲、溫錦銘、劉范富士、巫文鶯、蕭火木、徐勝詮、潘德貴。無語良師來自不同地方,有的人是慈濟志工,也有人生前在社會其他地方服務,靜思精舍德宇師父開示,因為無語良師的因緣大家聚在一起,感恩慈濟大學、感恩上人了推動大體捐贈的風氣,親人們在人生最後階段成為學生的老師,這是最好、最有福報的善終方式。

整整四天的模擬手術課程,包括有慈大醫學系五年級20位醫學生、慈濟醫院29位醫師學員,以及首次來觀摩學習的消防局22位高級救護員等在老師身上練習技術。今天的感恩追思典禮上,慈大劉怡均校長、花蓮消防局局長林文瑞、模擬醫學中心曾國藩主任以及慈院醫師們、醫學生、消防局救護員和家屬等共同參加。

劉怡均校長感恩所有家屬的成全,透過人文典禮家屬們更清楚親人的決定,無語良師捐出大體讓第一線包括救護員和醫師練習如何做緊急處理,在關鍵時刻搶救生命,他們對醫學教育做了很重要的貢獻,也讓我們學習到要珍惜生命。

林張鳳娥老師的兒子林坤田感恩母親的決定,最後留給家人一堂動人的生命教育課程。林坤田表示,母親林張鳳娥非常勇敢堅毅,她熱心助人常看大愛台,生病過程中她感受到疾病帶來的痛苦,所以她希望捐出大體讓未來病人可以受益。林坤田衷心期待在老師的守護下,大家都能成為醫德兼備的醫師,感恩慈濟大學成全家人遺願,莊嚴的人文典禮更膚慰了家屬的心。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父親劉石麟和母親劉范富士先後於2013年和2021年成為無語良師,劉濟雨師兄表示雙親長年學佛當志工,往生前決定要為醫學做最後貢獻。劉濟雨副執行長說:「爸爸媽媽的善終方式是很有福報,讓我們感到非常的喜悅。」劉濟雨表示,慈濟大學成立醫學院是要培養良醫,在良醫的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有很好的人文觀念,大體捐贈就是很好的人文課程。

這幾天醫學生的基礎課程,包括有緊急呼吸道重置,緊急侵入性治療等手術練習。簡麟同學分享,臨床上很難在病人身上學習,更不可能有犯錯的空間。但因為模擬手術課程,醫學生可以在錯誤中成長,老師將大捨大愛傳遞給他們,他們將會讓愛延續下去,造福病人。

再多次的假人模擬練習,也沒有從無語良師身上學習更貼近真實的狀況,張霖倫同學說:「老師無私的付出,不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未來將會把每位病人當做親人,這是我對老師最好的回饋和報答。」

醫學生上台獻唱「菩薩的化身」,感恩所有老師和家屬,並由慈大劉怡均校長親自頒發感恩紀念牌給每一位家屬,感謝他們的親人奉獻醫學教育,而無語良師的部分骨灰也放置在慈大大捨堂,供學生、醫師和家人緬懷。

我準備好了! 慈大附小舉辦小一新鮮人初體驗

您會因為孩子即將面臨「上小學」的關鍵期而擔心焦慮嗎?」「您希望孩子能順利適應學習、無縫接軌嗎?」慈大附中國小部於3月20日辦理「家有小一新鮮人 牽手陪你一起走」小一課程體驗暨親職講座,為孩子即將進入小學階段預先做準備,也為家長提供超前佈署的幼小銜接妙招!

慈小教務主任王佩茹表示,感恩慈小教師團隊結合素養課程辦理公開觀課,讓小一新鮮人及爸媽進到未來的教室區體驗課程,不管是歡樂ABC英文教學、神奇ㄅㄆㄇ注音符號教學或是有趣的魔法數學,老師們以生動話語搭配活潑的教學方式,讓未來小一新鮮人覺得上學好好玩。接下來,活動中也安排不同的社團讓小一新鮮人體驗,減輕幼兒的焦慮感,感受到上學的樂趣。更讓爸媽看到慈小老師的教學專業,紛紛表示慈小在多元課程學習素養,扎實的人文教育展現品格,令人安心又放心。
在另一個空間,爆滿的人潮將行政會議室擠得水洩不通,這是一群重視教育、重視孩子未來的家長們,大家正急切的想了解小一、幼兒園有何大不同,更進一步知道在幼小銜接中,爸媽的角色該如何稱職扮演?慈小蕭幸青老師分享如何建立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從打理自己的衣著、整理自己的物品、清洗自己餐具等生活教育,幫助孩子為學習奠基。而郭育君老師則以家長的角度出發,分享自己與小一寶貝的互動故事,教導家長善用約定表提醒孩子完成任務,建立好習慣!許多家長第一個寶貝即將升上小一的爸媽感到相當受用,讚嘆慈小老師的善巧引導與用心。

慈大附中李玲惠表示,孩子的童年不能重來,慈小師長以一顆疼愛自己孩子的心,照顧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學習,讓幼兒生活和小學階段的學習可以無縫接軌,透過親師合作,一同培育未來的世界公民。

慈大附中親師座談 一起解讀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3月20日,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下學期的「家庭聚會」隆重登場!家長們從各地來到孩子的第二個家—慈大附中,一起關心孩子們的學習與校園生活,面對防疫全校親師生戴上口罩仍不減參與的熱情。

當天特別安排教育部北區探究實作中心洪逸文主任「考上好大學的關鍵,您一定要知道的學習歷程檔案」講座。首先由比賽常勝軍的管樂隊、揚琴獨奏及國術隊等校隊表演拉開序幕,展現平時課餘時間累績訓練的成果,獲得台下家長們的掌聲與肯定。

接下來,安排了五位慈中學生上台發表一學期以來的在多元選修與自我學習課程中的學習歷程檔案,面對台下四百多位師生,學生侃侃而談,有大將之風,內容含括社會領域實察、股票市場操作、生醫科學實作、新聞報指撰寫等作品,讓在場家長驚嘆不已。李玲惠校長強調慈大附中是課綱前導學校,學生絕對是接受到課綱的第一手訊息與學習,從多元學習、開展潛能、穩定心性的角度切入,慈中給予孩子天賦自由的舞台,孩子有無限的可能,從今年上榜的台大法律學生林桐宇與交大電機甲組的周雨霆同學就可以得到驗證。最後,由校長邀請最具經驗的師大附中洪逸文老師為家長說明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與做法,透過結合實例分析,逸文老師清楚闡述了學習歷程檔案的價值,也誇讚慈大附中在這塊的用心,產出檔案品質之高讓他驚豔。

下午,家長至各班教室參加班親會,由導師與家長說明班務及學生在校的學習活動。各班懿德爸媽也都到校協助場佈及準備點心茶水,有些導師們跟家長們利用問答互動,增進親師生間的情感、拉近彼此的距離,班親會溫馨且在歡笑中進行,許多學生展現才藝表演到奉茶,無處不是自主地展現,讓家長看見孩子的成長。

防災小尖兵 臺南這所高中國小部防災教育演練

臺南慈濟高中國民小學部於3月2日、3月11日分別舉辦兩場防災教育演練,一場是以地震、海嘯為主的災害,一場是以人為外人入侵校園為主的災害演練,並以「小紅帽」作為外人入侵警報的代稱。期望藉由模擬和體驗的過程,培養學生自我保護及面對災害的正確知能。

位於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的臺灣,地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加上四周環海,因地震而引發的海嘯,也是此次防災演練的重要關鍵。

3月2日正當學生開心的穿梭在中庭的活動時,「ㄅㄧ,ㄅㄧ,ㄅㄧ…」,地震預警系統發出警報的聲響,緊接語音廣播「地震!發生地震! 全校師生請立即就地避掩護!」學童聽到廣播,謹記師長「蹲下、掩護、穩住」的防災要訣,有的在中庭立即蹲下,有的轉身拿起放在抽屜裡的「小橘帽」防震頭套套在頭上,直接躲在桌下、柱旁或牆邊,等地震稍歇後,由師長引導學生快速至運動場集合。

雖然正值下課時間,也是無預警的防災演練,但學生在防災演練過程中仍努力遵守「不說話、不急跑、不推擠」的原則,避難及疏散動作相當確實、迅速,依班級規畫逃生路線到達運動場,並以班級為單位,由師長清點人數,安撫學生情緒,回報人數。

  學務處報告:「目前有小紅帽入侵校園, 請全校師生盡速進入教室,關好門窗。」校園除了天災的演練,人為災害也是學校安全的重要一環,不同以往,此次防災演練特別考驗學生面對外人入侵校園的緊急應變,除了朝會時間的宣導,更利用下課時間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能在掌握「逃、報、躲、等」四要訣中,學習逃離現場、報告師長、躲在安全處、等候救援,保護自身及他人安全。

一知足薛伊珊分享:「當我聽到學務處廣播小紅帽外人入侵演練時,就趕快跑進去教室把門窗都先關好,但壞人小紅帽還是來教室推門、拍打窗戶,讓我好害怕,透過這次演練,我學到要找安全的地方躲避,不要亂尖叫,安靜等候救援,才能保護自己。

  

「多一分準備,多一分安全」,防災教育除了災難發生時的應變、復原之外,更重視災難發生前的減災及準備,臺南慈濟高中國小部藉由演練過程讓師長們可以明確了解各自的分工與職責,及提高師生防範、自救、互救之意識與能力,全體師生一同建構校園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