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智慧兼備 慈大優秀青年在這裡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四年級李如渲和社會工作學系三年級系吳芷寧同學分別獲得110年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和花蓮縣大專優秀青年獎。兩位同學除了花很多時間在社團和志工活動上,也同時是書卷獎(班級前三名)得主,對他們倆而言,能夠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事,只要把時間安排好,學業和興趣都可以兼顧。

笑起來很爽朗的李如渲來自馬來西亞,當她獲知得到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時很驚訝「不是中華民國的國籍也可以嗎?」原來只要在台灣大專院校讀書就符合資格。3月29日李如渲北上領獎,她表示「社團讓她遇到很多優秀的人,一個活動的舉辦需要很多人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成功。」

大一加入慈青社,李如渲在國福老人關懷站當志工,也是造血幹細胞建檔宣導志工,並曾參加佳民國小學童課輔等。李如渲表示,因為參加服務才知道原來台灣還有原住民,有時候會跟原住民老人交換學語言,大家都很開心。跟著慈濟志工家訪關懷獨居老人家,老人家知道他來自馬來西亞,還會說:「你那麼小就一個人來台灣,好勇敢!」,本來是要關懷老人的但卻變成「彼此安慰」。

吳芷寧每星期花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到花蓮家扶中心當志工,還有固定到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以及擔任華語中心志工等。學校五點半下課後,吳芷寧要趕著六點半陪伴小朋友,回到寢室可能都九點多了,但是吳芷寧覺得「做志工可以帶來喜悅,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心情會變好。」

慈濟大學學務處表示,為表揚在社團及社會服務上有傑出表現的學生,慈大「耀星專案」遴選出10名優秀青年並推派兩位參與全國和花蓮縣代表的選拔,慈大109年優秀青年為李如渲、吳芷寧、陳聖存、 陳亮昀、王若瑄、 李宏櫻、 蔣宜妏、 陳亭云、戴呈浩、江辰霈。

免學費!花蓮慈科大首招四技護理新住民專班

求學四年全免費!110學年度(今年九月入學),慈濟科技大學首招50名四技護理系新住民學生,福利比照五專原住民專班,既不用負擔學雜費、住宿、伙食、服裝、實驗、教科書等費用,每月還能領5,000元的零用金,畢業後即可進入慈濟醫療體系求職,等於未來就業的保證。尤其,只要成績排名達班上前10%,就能再領每學期20,000元的績優獎學金!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由於教育部來文,護理公會要求護理人力提升至學士學位以上,各級學校不再增設五專護理科,並逐年減少五專護理科招生人數。所以,從110學年度起,慈濟科技大學停招五專新住民專班,改為四年制護理系新住民專班,也就是高中職畢業的新住民子女,銜接就讀大學四年的護理系。平均每一名學生讀書四年,慈濟基金會需補助687,038元,共錄取50人。

  有別於以往一律筆試,四年制護理系新住民專班招生考試,包括佔60%的面試,以及佔40%的書面資料審查。其中,書面資料包含自傳、讀書計畫、在校歷年成績單。尤其,讀書計畫裡需涵蓋申請動機、未來願景、就學及護理生涯之短、中、長程計畫和目標。四月十九日至三十日網路報名,四月三十日前郵寄報名資料,五月十五日面試,五月十八日寄發成績單,五月二十日公告錄取名單,並於五月二十四日完成報到手續。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強調,自1989年創校起,從未改變過培育弱勢學子的初衷,不但從1996年成立原住民專班,2019年起更招收新住民子女,至今共培育1,574名護理專班學生,慈濟基金會補助金額更高達507,454,370元。再對照108學年度護理師考照率達74.36%,遠高於全國平均值54.33%。尤其,為了避免弱勢學子因身份或家境差異,導致同儕排擠、對立或衝突,所以,學校刻意將一般生、原住民學生、新住民子女共同編班,學習接觸不同族群、尊重多元文化。

當初放棄保送花蓮女中數理資優班的新住民子女,護理科二年級學生林憶儒,成績一樣維持在班上前三名,就是衝著新住民專班就學就業的保障,讓自己能放心讀書,還能善用護理專業,照顧患有糖尿病的爸爸。身為熱音社社長的林憶儒,不但懂得善用時間,也規定自己「今日事今日畢」,呈現出這年紀沒有的自律和成熟,更存下每學期20,000元績優獎學金,做為未來持續升學的開銷,並多方嘗試長照領域或醫護相關工作。

  身為新住民子女的五專護理科二年級學生莊佳淇,很慶幸自己考上慈濟科技大學,既不用擔心學雜費等求學開銷,學業成績更始終維持在班上前三名,不只每個月5000元的零用錢,還賺了60,000元績優獎學金。未來更以護理系授課老師為目標,讓來自大陸海南島的媽媽,不禁為女兒感到驕傲。

  只要國內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或符合「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二條規定資格,並符合新住民子女身分就能報考。所謂的新住民子女身分,是指設籍本國的在學學生,其父或母一方為與國人結婚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且在台合法居留、定居或設有戶籍者 (不包含華僑及無戶籍國民)。

花蓮慈大附中國小部用兒童劇展現雙語成果

「What an amazing show!」、「這是二年級的孩子嗎?英文這麼流暢!」…三月二十五日慈大附中國小部「童在地球村」成果展於慈濟大學大愛樓演藝廳公演,現場座無虛席、驚嘆連連,同學們,大方的態度、自信的表達、流利的英文,帶領觀眾一同沉浸於奇妙的童話世界,共同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

兒童劇展演是慈小傳統,以展現學生多元才能與學習成果來慶祝屬於自己的兒童節。透過兒童劇的呈現,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提升自信,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團隊合作,更藉此將感恩、尊重、愛的美善傳達給更多人。今年的節目結合慈小校訂國際教育人文課程、融入慈濟人文精神,更是跨領域的學習展現,每個節目的演出,都呈現出慈小重視國際教育、雙語學習、人文素養的辦學特色,及孩子的學習成果,是一個讓孩子天賦自由的學校,慈小雖然身處資源較不足的花蓮,但一樣能培育出世界級的人才。

壯麗的舞台、絢爛的燈光、環繞的音響及坐得滿滿的觀眾席,所有的同學們盡全力表現出最好的自己。上半場,首先由慈小二年級同學演出家喻戶曉的「獅子王」,以一首又一首的英文歌曲、活潑的肢體律動揭開序幕,舞台上的小演員隨同劇中小動物,以「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將感恩透過歌聲表達出來;四年級「奈良村的妖怪」帶領觀眾一同反思每個人對環境保護的責任,以一首「一個乾淨的地球」喚醒大家對環保的重視;六年一班「誰是世界鐘錶王」傳達唯有各自發揮專長、彼此合作,才能創造更大的奇蹟,正呼應了孩子們準備成果展演的過程;六年二班「公主與她的灰王子」改編自童話「灰姑娘」,孩子們生動流暢的台詞、表情與肢體,讓觀眾不由得隨之進入童話國度,化身為故事中的一角。

下半場是由二、四、六年級雙語班學生演出,二年級的「獵人與熊」以活潑的肢體、流利的英語歌曲傳達愛護動物尊重生命、與大自然共存的重要;四年級「Dance around the world」帶著觀眾認識世界各國不同文化,呈現We are family.世界地球村的觀念;最後由六年級學生則透過歌舞劇帶著大家同遊阿拉丁的中東國度,以流利的英語、生動的表情及語調,演活劇中的每個角色。
  慈小的兒童劇不只是一場表演,而是結合課程的學習成果展演。四年級校訂課程「我們都是一家人」,上學期即規劃「有朋自遠方來」的國際交流,孩子們接待慈濟大學華語文中心來自八個國家的外籍學生,彼此介紹自己的飲食或文化特色後,啟動孩子們探索的動力。並藉由英語課程將多國歷史、傳統文化深入探究外,更結合「藝術無國界」課程,以讀者劇場的型式,介紹法國的面具、菲律賓的竹竿舞、印尼驅魔的咖恰舞、荷蘭木屐舞與尼泊爾和莫三比克的傳統舞蹈。藉由表演的過程,體驗多國舞蹈背後的發展原由、生活的故事和異國藝術的趣味。啟發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進而達到提升國際視野的目的。
六年二班「公主與他的灰王子」劇本靈感即來自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結合國語課學習的改寫技巧,師生共創劇本,改寫童話”灰姑娘”。為了讓每一個孩子能有多次出演及共同參與的機會,不僅再三修改劇本,更依學生專長與能力分成六組,分別是戲服組、道具組、配樂組、舞蹈組、簡報組、場控組,讓每個孩子皆參與其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因著這份共同的使命,每個孩子皆盡力付出、彼此鼓勵、相互指導,看到孩子從羞怯到自信、從爭執協調到包容體貼,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責任心,也從劇本故事了解到好品德的重要。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是師生送給彼此最好的畢業禮物,更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回憶。
特別的是,這場演出有許多慈中高三的繁星上榜的準大學生協助擔任工作人員,不管是主持、道具、簡報、配樂、生活,各項幕後工作都少不了他們勤奮身影,大哥哥大姊姊以護持弟弟妹妹活動的心情,擔任志工,讓整個活動相當順利圓滿。其中有多位是慈小的校友,兒童劇公演是所有慈小孩子共同的回憶,當年他們也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兒童劇凝聚了班級向心力的過程歷歷在目,而今他們長大了,回到母校協助,是傳承,更是用行動感恩一路陪伴他們成長的師長們!

「站上大舞台,成就大未來」,李玲惠校長表示孩子們最值得讚許的不是英文多流利,而是孩子們是這麼自信、這麼勇敢地將學習成果展現在大家面前,因為老師們認真教、孩子們認真學,才會有今天的成果。感恩所有成就這次展演活動的教師工作團隊,感恩家長信任慈小,讓孩子在慈濟學校受教育,一同為孩子創造高峰經驗。慈大附中團隊用心耕耘,期待每個學生都能適性揚才,讓天賦自由。